广闲网 > 杂谈 > 正文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2024-06-02 05:16 来源:广闲网 点击: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居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善,“美丽乡村”深入人心!在我们梅州的广大农村地区,村容村貌同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老乡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梅州的乡村有多美?各地风土人情有啥独特之处?为全面展示梅州“美丽乡村”,我们推出全面小康看老乡——《民生820》“美丽乡村行”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记者将带观众走进乡镇,一起感受乡村的美。报道从今天起开始推出,以后每周会推出一个镇。以后我们还会组织美丽乡村游,邀请观众一起去美丽乡村走走看看。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民生820》“美丽乡村行”第一站,我们要去梅州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埔县百侯镇。百侯镇特别美,而且美得非常特别,不但是千年古镇,整个镇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百侯镇位于大埔县的中东部,总面积有94.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镇。距离大埔县城仅11公里。从梅城出发,大概1小时10分钟就能到达。百侯各姓祖先在宋朝末年随客家民系第三次大迁徙至此定居,已有千年历史。百侯古称 “白堠”,直到民国时期,白堠才被改成“百侯”。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百侯名镇景区的工作人员丘国杰:最早期时叫“白堠”,白土堆的意思,名字比较俗气,百侯进士杨之徐就提倡将“白堠”改成百侯,寓意:“百侯辖地,出百位封侯”。后人觉得这名字好,改成了百侯,一直沿用至今。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自古以来,百侯有三多:文人多、古民居多、华侨多。因为崇文重教,文化名人、将军辈出。仅明清时期,百侯镇就拥有翰林5人,进士24人,文武举人134人。诗书世家、同榜三进士、一腹三翰林、翁孙八进士、同堂七魁等被世人传为佳话,在最鼎盛时期,有 “秀才满街走,举人家家有” 的美誉。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百侯名镇景区的工作人员丘国杰:明清时期是百侯科举最鼎盛的时候,那时全县考中进士的有30人,其中24个人来自百侯镇。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因为读书人多,做官的自然就多了。百侯镇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官厅古民居最多的地方。其中,通议大夫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议大夫第为一幢九厅十八井官厅式古民居。说起这通议大夫第,便要从“一腹三翰林”说起。之前说到建议将“白堠”改为百侯的进士杨之徐可不得了,他的续贤妻子茶阳饶氏为他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不但都考上了进士,还全被钦点为翰林。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百侯名镇景区的工作人员丘国杰:当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一个学子考中进士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家三个儿子考上进士,钦点为翰林。后来,他们家族中还有很多人考中了举人。

广告时间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广告时间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位于侯南村的太史第“谦受堂”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280多年历史,是“一腹三翰林”的大翰林杨缵绪考上进士任翰林院时建的。据传,杨缵绪当时在陕西为官,退休回家时,随行的布包里竟有一袋石子。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百侯名镇景区的工作人员丘国杰:有人问他,为什么带一袋石子回家?他说,我每到一个地方,做一件事,就要捡一个石子,其实石子就是他的政绩的见证。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在中国古村落百侯侯南村星罗棋布着近百座古客家建筑,这些建筑被36条人字巷联系在了一起,形成现实版的超大迷宫!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百侯特有的现实版的村庄迷宫——三十六巷。巷子里面都是由大小不一样的鹅卵石铺设的,巷子两侧是由鹅卵石砌成的高墙,高墙将古村落里的各类宅子、祠堂连在了一起。“三十六条巷子,巷巷都一样”,巷子四通八达,互联互通,外人来到这里,想要轻松地走出去可没那么容易。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长长的巷道似乎马上就要走到尽头,却只一拐弯,眼前豁然出现了另一条充满古意的巷道。你可能永远不会猜到,在巷尾的拐角处会偶遇谁?这种悬而未决的怦然心动令人神往,令人着迷。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相传,百侯士绅杨之徐带领村民以六世祖杨安“五星归垣”之坟墓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巷道,将古村落连在了一起,形成了村庄迷宫的奇妙布局。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村民杨永和:根据历史上的记载,以前是为了防盗,所以建了这种迷宫式的巷道,外人来了不容易出去。

广告时间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广告时间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百侯镇可以说是一个客家民居的大观园,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多达120多座。其中,一栋带着传奇色彩的建筑格外耀眼,它便是百侯最具传奇色彩的建筑——肇庆堂。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肇庆堂又名“敬修衍庆”,是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载,1914年,百侯药材富商杨得荣、杨得明两兄弟斥资八万五千光洋兴建,折合起现在的人民币足足有1亿元,被喻为百侯古民居的“金枝玉叶”。

肇庆堂的主体建筑是“二堂二横”府第式客家围屋,处处弥漫着儒家传统文化气息。屋主从全国各地请来建筑、雕刻、绘画的能工巧匠制作泥雕、瓷雕、木雕、石雕和梁画,屋内的梁画就足足有200多幅。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在主体建筑的另一侧,一栋反客家民居传统套路的附属建筑—— “西洋风情”小洋楼,精致又惊艳,散发着一股股浓郁的“小资情调”。据说,肇庆堂在修建时,大部分建筑材料从海外购进。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在百侯镇,杨缵绪的故事家喻户晓。当年,杨缵绪告老返乡不但从外地带回了一袋小石子,他还从陕西带回了几种小吃,其中的薄饼更成了当地人最喜爱的小吃。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来到百侯,百侯薄饼绝对不能错过,它的前身是陕西一种小吃,百侯和陕西,两个相隔千里的地方,因为一种小吃产生了微妙的联结,您知道为什么吗?

这种犹如轻薄手帕包着的食物便是百侯薄饼,大埔非常出名的一种小吃,又被称为“锦囊藏宝”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制作饼皮只需要将面粉和盐巴调制成面浆,用力抓起来稀松的面浆,重重地砸向木盆。

百侯薄饼第10代传承人杨滔华在百侯街上开店,他从15岁开始学做薄饼。他认为只有“功夫到、材料真,才能味道好”,吃过他的薄饼都会成为回头客。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反反复复将面浆拍打几百次,抓起一团,快速地涂擦在专用的平底锅里,一块块圆形薄饼皮被灵巧的双手抓起晾在竹竿上,薄如蝉翼,透明晶亮。饼皮晾凉后,便到了为“锦囊藏宝”的时间了。将豆干、豆芽、肉末和酱料一起包进饼皮里,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简直要大呼“好过瘾”。

从天津回到老家百侯的杨逸童告诉记者,他是“百侯三代”,父亲与他均长在天津,这次是他第一次回老家,在亲戚的推荐下赶过来尝尝百侯薄饼。杨逸童告诉记者,百侯博饼不仅在制作过程中很有特色,尝起来也是挺不错的。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据说二百多年前,百侯人杨缵绪从陕西带回来的四种点式之一就有薄饼,薄饼经过百侯人的改良就成了当地人最喜爱的传统小吃之一了。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

看着这美食,小编都想马上去百侯啦~~

其实百侯还是一个充满红色的地方。在1927年,南昌起义后朱德率队经三河坝激战后,退守的其中一个地方就是百侯镇。因为起义军从百侯经过,结果带出了新中国一个特别年轻的开国将军,而这位1955年授予少将的开国将军至今还在世。

明天,我们的美丽乡村行将继续讲述百侯的传奇故事。

明晚20:20梅州一套《民生820》,约定你,不见不散!

美丽乡村行 | 大埔县百侯镇:千年古镇讲古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