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闲网 > 杂谈 > 正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024-06-28 18:11 来源:广闲网 点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句话表达的是认知上的虚无,是应该批判和推翻的。它代表的意象止于无物,便是从一个极端的执着滑向另一个极端的执着,还有最困难的终极一步没走完。由此也可见中庸之道的难能可贵。

中庸,不是简单地取中之论。中庸是圆满和谐,在佛学中则被称为悟道状态,简言之即去掉执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而若要达至悟道状态,需要走的三步,不可或缺其一,即先产生初步认知,中加以批判,后再进行批判之批判而至于圆满。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这是初步认知,即区别固化期。此物为此物,观世界皆是不同之物,人为加以区分,加以固化,则心生挂碍,挂碍即尘埃,于是需要常常累心拂之去。如何使这心不累,于是继续修行以求。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对第一步的批判,即空虚期。便如矛盾相交,矛卷盾破,一片空寂。若止步于此,虽始明澈却终感虚无,心性因无所附丽而至于焦虑幻妄状态。佛讲空非空,便是对此的点拨。

菩提只是树,明镜仅是台。本来皆是物,自然惹尘埃。

这是对第二步批判之批判,即反之又反。悟道之后,回归本体。此回归是螺旋上升,非是又归于本体外相,而是归于內相,如老子所说,如那婴儿之纯净,成长悟道后复归于婴儿心态,而非婴儿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中庸和谐为儒,菩提明镜为释,回归本源为道,这也是本土哲学儒释道三家常相融合无法分割之例证。

题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