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闲网 > 杂谈 > 正文

​李白:诗仙垂辉映千秋 古来唯有谪仙词(下篇)

2024-06-05 00:00 来源:广闲网 点击:

李白:诗仙垂辉映千秋  古来唯有谪仙词(下篇)

三、放歌山水最称人意,豪迈不羁气势如虹

山水何曾称人意?古来唯有谪仙词。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祖国美丽山河的描绘和歌颂。他对壮丽山河有一种热爱的感情,同时善于用艺术的手法来表现那些美丽的景色。

特别是他所喜爱的自然景色并不是那种,引导人远离现实和栖遁山林的幽闲静谧的“图案”,如他的诗句“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而是那种像“峥嵘崔巍”的蜀道、“势拔五岳”的天姥山、“登高壮观”的庐山等,喜爱那种雄伟壮丽、使人胸襟开阔的广阔的景色。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自然景物的壮丽也影响了他的诗歌风格的形成。比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用单纯的语言和活动的形象,写出了壮美的自然景色,把飞流直下的瀑布景象生动地呈现出来,“银河”的比喻非常新鲜具体。

苏东坡称赞这首诗“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李白写过很多描写自然景物的诗,这些诗都是富有那些景物本身的具体色彩,这就需要作者能够把握他所描写的那些对象的具体特点,又能用动人的形象和诗的语言加以表现。

李白还善于写动态中的景物,譬如《望天门山》一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他所写的景色具有一种像一幅图画似的全貌呈现在眼前的感觉,而且那景色是在动荡中的,使人有一种恍若置身其中的实感。

读李白诗最能感受诗人的气魄,写山写水都是气势磅礴,尽显其豪迈不羁,乐观自信的性格,这首诗也是李白包涵激情的内心世界的生动写照。

李白还常常用一种夸张的手法来形容他所写的对象,如人们所熟知的“白发三千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诗句,都是属于一种夸张的表现手法。

这种夸张的写法又常常和他的丰富想象连接起来,有时还运用一些神话传说的典实,形成一种“壮浪纵恣”的多彩的笔锋,例如为人所传诵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也是构成他诗篇的一种豪放飘逸的风格的重要因素。

李白还常常把描写的对象加以“人格化”,赋予感情的机能,例如他的名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只人在看山,敬亭山也在不厌的看人。

此外,如“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都是这类例子。

李白在写作上,经常不是把自然景物仅仅当作描写或刻画的对象,而是和抒情的成分,即是和他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和诚挚的感情相结合。

李白还有一些诗把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咏史致慨以及凭吊遗迹结合起来,使得自然界的景物和现实人生中的某些感触联系起来了,读来就更富于感染的力量。

沈德潜《说诗晬语》说:“太白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涛浪自涌,白云舒卷,从风变灭”。

这是形容李白诗的豪放飘逸的风格的,这种风格的形成当然与他的思想性格、遭遇经历都有极密切的关系。

李白把诗中所要表现的内容也赋予与之相应的优美的语言和结构、丰富的想象和动人的形象,这些使他的诗在艺术上达到高度的成功,富于感人的力量。

四、清水芙蓉自然率真,壮浪纵恣无拘无束

李白的咏怀诗也是特色鲜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是一个富有才情的人物,并且个性很强,这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其作品非常富于独创性,个性十分鲜明。

像描写自然景物的那些诗作一样,李白一些写个人感触和人生遭际的抒情咏怀的诗篇,也同样具有相似的风格特征和艺术特色。

在以抒发作者思想感触为主的抒情诗里,作者的感情必须是真挚和热诚的,那才会产生强烈的感人力量。

历来评说李白诗的人,都认为自然率真是他的风格特色,李白自己在批评别人的诗时,也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为好诗的标准。

在这里,所谓的“自然”应该包括两方面的意义:第一,诗中的思想内容是真实的,感情是真挚的,绝不是随声附和的、虚伪的。

第二,用单纯的诗的语言表现出来,并形成一种自然优美的风格。

在李白的诗篇中,这两点表现得很突出,很鲜明,这一类的诗语言自然,情意真实。

正是因为他的性格之坦率,他所表现的感情是真挚的,因此他也就不屑于雕章琢句,而只用一种优美的朴素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这也就形成了他那种自然单纯的艺术风格。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赵翼评说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胜”。

研究者统计,在李白现在存世的约1000篇诗中,五律70多首,七律只有12首,合起来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说明李白不耐烦在形式上和字句上多用推敲工夫。

在李白时代,中国诗的各种诗体已差不多都定型了,因此乐府歌行、古近体诗,在当时都很流行,但某一种诗体都有它比较适宜于表达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装进任何一种诗体的。

举例杜甫有一首《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是写他看到江水很大的奇景,要想作长篇古诗而没有写成的情形的。

要写“江水如海势”的波涛汹涌的奇险景色,用字句一定和声律严格的近体诗,是不大行的。

杜甫遂用一首七律把这种情形记述下来,这就是“聊短述”,是七律这种诗体可以胜任的。

李白所要写的那种汹涌的内容和豪放的情绪,用声律对偶限制得很严格的律诗是不适当的,因此,他必须采用比较自由的乐府歌行,才能够达到如元稹所说的那种“壮浪纵恣,摆去拘束”的表现能力。

现存李集中,乐府诗即有149首,约占全集六分之一,与乐府相近的歌行尚未计算在内,由此可知李白所长。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太白乐府杳冥惝怳,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至”。又说他“笔力造化,极于歌行”,就是因为乐府歌行这种格律很宽、字句不限的比较自由的诗体,更适宜于表达他那种奔放的感情和壮阔的内容,他可以更自由地发挥他的创作才能。

明代学者、诗人、文艺评论家胡应麟《诗薮》说:“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唯歌行大小长短,错综开阖,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

他们的评述解释了为什么李白喜爱写乐府歌行的道理。因为李白是一个性格豪放的人,他不能容忍诗歌形式给予内容以任何的束缚,他对于诗歌的见解和主张是这样,他的诗歌创作也是这样,这就形成了他诗篇中的那种“清水出芙蓉”的自然单纯的风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