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闲网 > 杂谈 > 正文

​中国万源市概况

2024-12-01 23:38 来源:广闲网 点击:

中国万源市概况

万源市,四川省县级市,达州市代管, 万源因地处万顷池和诸水源头,故名万源。这里既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各路商贾云集之域,是川东北边境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明正德十年(1515年)置太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安徽太平县同名,改为万源县,1993年7月由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建立万源市。

万源市位居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带、川陕渝结合部、7个县市交汇处,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是国家限制开发区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辖52个乡镇,幅员面积4065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差异大。

万源,古有“秦川锁钥”之称,今有巴山旅游胜地之誉。现交通方便,襄渝铁路纵贯南北,210国道公路穿境而过,北上京城,南下重庆,东到武汉,西至成都,均指日可达。境内省、市、乡道公路纵横交错,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市内通讯便捷,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综合服务功能完善。

建制沿革

因地处万顷池和诸水源头,故名万源。这里既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春到万源

又是各路商贾云集之域,是川东北边境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市境域夏商为梁州地,周为雍州之域,春秋战国属巴国疆土,秦属巴郡宕渠,东汉属益州巴郡宣汉县,唐贞观元年属通州,天宝元年属通川郡宣汉县,五代时置明通院(治地今东南旧院坝)元直属达州和巴州曾口县,明属重庆夔州达县,后属东乡县(治今宣汉县东乡镇)。

明正德十年(1515年)置太平县,清嘉庆年间升为太平直隶厅,道光初年(1821年)复降为太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安徽太平县同名,改为万源县。

清乾隆六十年(1795)全县分为十保。嘉庆七年(1802)升县为直隶厅。道光二年(1822)由太平直隶厅复置太平县,原太平厅七八九保设城口厅,割巴州(今巴中)之太平、长乐两乡及通江之安仁里、长宁里、麻巴里各甲拨入太平县,时人称"三乡"为新太平,原七保为老太平,时七保三乡共辖119甲,51个场镇,其中九乡黄钟堡设巡检分署。

民国三年(1914)改太平县为万源县,按四川省团务处之规定,改乡保为区团制,时设十个区,连县城52个场镇(团),其中七区黄钟堡设县佐公署。民国十七年(1928)撤。民国十八年(1929)复设分知事公署。民国二十四年(1935)2月,红军北上抗日,撤离万源县境,国民党政府将建制和辖区又恢复到红军入川前。同年6月又将区划由10个区改划为4个区,39个联保。民国三十年(1941)改联保为乡镇、保甲制,时全县4个区24个乡、214保、2040甲、27897户、150469人。

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设立万源市[1]。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万源市位居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带、川陕渝结合部、7个县市交汇处,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界于北纬30°39′-32°20′,东经107°28′-108°31′之间,幅员面积4065平方公里。

折叠

地形地貌

万源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市,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相对高差达2000米,大部分地方海拔600—1400米,占幅员面积的83%。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

折叠

气候环境

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差异大。多年平均气温14.7度,极端最高气温39.7度,极端最低气温-9.4度,年均降雨量1246毫米[3]。

自然资源

折叠

矿产资源

万源市地下矿藏主要有:煤、铁、锰、石膏、石灰石、钡矿(毒重石)、硫铁矿、钒矿、铝土矿、页岩、粘土等十多种。其中煤储量7000多万吨,石灰石3亿吨以上,石膏5000多万吨,钡矿400多万吨,菱铁矿3300多万吨,锰矿130多万吨,钒矿6000多万吨。中石油万源罗文铁山坡气井创全国陆地单井日产量之最。土壤天然富硒,是全国三大富硒区之一。

折叠

生物资源

万源市林业用地面积400万亩,点总面积的65.5%,其中有林地238.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64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9.3%。乔木树种多达155种,以松、杉、枞、青杠为主,珍贵树种有水杉、檫木、鹅掌楸、红豆杉、山毛榉、三尖杉、银杏等。有大鲵、野猪、金丝猴等国家、省一、二级保护动物15种。中药材品种多达1206种,尤以萼贝、皮桔驰名中外。

折叠

旅游资源

万源是省级生态示范市,森林覆盖率达63.5%。境内有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荔枝古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萼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八台山、省级森林公园黑宝山、东林山和国家AAA级风景区龙潭河,是秦巴地区消夏避暑首选胜地。万源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山青水秀峰奇峡幽、人文历史神秘莫测、乡村旅游特点鲜明,是川陕渝地区理想的“后花园”和“天然氧吧”。

区域经济

折叠

综合概述

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56975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2879万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77970万元,比上年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86126万元,比上年增长9.3%。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23.3:38.0:38.7。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66620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其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1.0%。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969万元,比上年增长7.5%。强化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1838万元,比上年增长16.3%。

折叠

第一产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3816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264913万元,林业产值14812万元,牧业产值191835万元,渔业产值490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352万元。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8754公顷,粮食总产量279805吨,比上年增长0.86%。其中:稻谷产量78125吨,增长0.58%,小麦产量1253吨,减少9.53%,玉米产量69826吨,增长1.08%。油料产量28014吨,增长2.3%;蔬菜产量171012吨,增长0.2%;水果产量8144吨,增长2.8%。茶叶产量5185吨,增长4.6%。

年末生猪存栏32.27万头,比上年减少2.4%;牛存栏15.06万头,比上年减少1.7%;羊存栏15.22万只,比上年减少1.2%;家禽存栏168.72万只,比上年减少2.5%。全年生猪出栏44.37万头,比上年减少4.3%,牛、羊和家禽分别出栏4.81万头、17.37万只和413.81万只,分别增长2.6%、4.2%、3.7%。肉类总产量46544吨,比上年减少2.0%;禽蛋产量4137吨,比上年增长2.4%。

全市当年完成造林面积3889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2883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3.5%。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2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19千公顷,建成各类水利工程9172处。

折叠

第二产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7户,完成增加值124572万元,比上年增长7.4%。实现工业总产值561632万元,比上年增长9.6%,利润总额15134万元,比上年增长18.4%。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28000万元。

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008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9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5万平方米。

折叠

第三产业

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收入31345万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400万元,与上年持平;电信业务收入27945万元,比上年增长0.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12万户,比上年减少0.5%,互联网用户6.12万户,比上年增长12.3%。移动电话用户31.61万户,比上年增长0.3%。

全年共接待旅客255.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0%,实现旅游收入19.2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

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发展电商企业20余家。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4128万元,比上年增长12.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07349万元,比上年增长13.1%;住宿业实现营业额7037万元,比上年增长12.7%;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5484万元,比上年增长12.9%。